【专稿】以习总书记有关港口发展重要指示为指引,加快推进我国港口的转型发展——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何时浩 赵楠 真虹
航运评论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从国际视角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合作与竞争共存、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的新形势下,港口已成为一个地区通往世界各地的纽带,是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禀赋,“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要开放,先建港”是人们对港口影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归纳与总结。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为21世纪人类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宽广路径。
2017年7月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书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港口发展纪实”的文章,港口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在习总书记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它将联动世界,打开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大门。
一、中国港口发展之历程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港口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港口码头的规划建设,还是生产经营和管理都发生了历史巨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基本扭转了过去长期与国际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港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港口投入最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迅速提升、吞吐量增长迅猛的时期。总结归纳,自建国以来,我国港口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建设期(1949年-1970年)。我国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全国港口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建立了“集中统一、分级管理、政企合一”的水运管理体制,由国家为主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和管理港口。
第二阶段:起步发展建设期(1971年-1979年)。我国港口的发展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生产能力的提高。当时,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港口的船舶压港、压货、压车情况日趋严重。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建国后的第一次港口建设高潮。
第三阶段:沿海、内河港口全面建设期(1980年-本世纪初)。我国港口兴起了第二次建设热潮。交通主管部门明确了全国枢纽港布局,加快了沿海港口的建设步伐,同时也继续推进长江内河港口的建设。
第四阶段:港口系统发展期(本世纪初年-2012年)。本世纪初,我国对港口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港口下放,“一城一港一政”搞活了港口,调动了地方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我国港口建设出现了大的跨越。在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以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三主一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长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港口开始注重深水化、专业化建设,港口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阶段:港口全面提升期(2012年-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新常态的需要,调结构、转方式,在注重港口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港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了我国港口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港口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思路。
图1 中国港口发展历程
正如习总书记2017年4月19日考察广西铁山港时所强调的,沿海地区要想富就要先建港。中国港口的发展离不开建设,从恢复发展建设期到港口的全面提升期,共走过了50余年,让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国港口翻天覆地的变化,且还在不断变化中。
二、中国港口发展之现状篇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对港口进行谋篇布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动港口由分散竞争向区域协同合作发展,做大做强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当前,我国港口建设发展大步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17个,是5年前的1.3倍,亿吨大港数量达到34个。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有7席(详见表1、表2)。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79年的3亿吨增长为2016年的118.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1986年的40万TEU增长为2016年的21798万TEU。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余年位居世界第一,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表1 2016年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榜单
表2 2016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榜单
在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沿海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现代化港口群(见图2),基本建成了包括集装箱、煤炭、石油、铁矿石、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综合性、立体式运输系统。
在考察武汉新港时习总书记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他还提出,长江航运发展不能只盯着国际市场和长三角地区,一定要向内延伸到整个流域。目前,我国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已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见图3)。随着国家对内河水运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加和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内河港口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
图2 中国沿海港口分布图
图3 中国内河航线和主要港口分布图
三、中国港口发展之成就篇
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港口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主要成就有以下四个方面:
1、港口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港口在各个发展时期,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政府部门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指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大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的指导下,一批大型原油、铁矿石、煤炭、集装箱等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层次的港口和码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基本建立了包括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其他一般港口三个层次的港口体系,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区域形成了规模庞大并相对集中的港口群。在长江、珠江、黑龙江、淮河水系和京杭运河形了绵延的沿岸港口带。以集装箱、煤炭、矿石、油品、粮食五大货种和客运为重点,构架了水路客货港口运输装卸系统。内河主要港口面貌也有较大改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先后在厦门、青岛和上海建成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技术落后局面,标志着我国港口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港口运输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随着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完成,港口运输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201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8.3亿吨,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天津港、苏州港、唐山港、青岛港均进入世界港口吞吐量的前十位,宁波舟山港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2016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8亿TEU,是五年前的1.4倍。近年来,港口接卸了90%以上的进口原油和进口铁矿石,原油、铁矿石、煤炭等大宗散货吞吐量占总量的60%以上,由此可见,原油、铁矿石、煤炭等是我国港口的主要货种,与之相应的港口设施专业化、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此外,与之相对应的港口作业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港口功能拓展大大增强
我国港口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客货运输中转换装场所向现代物流链的枢纽转变。港口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越来越高,港口发展对港口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成为港口城市的发展战略,利用港口区位优势,在港口周边地区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是港口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依托港口建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等已成为港口和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港口不仅具备传统的港区装卸仓储功能,而且正在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港口服务供应链,促进港口与腹地经济更有效的链接。
4、港口资源整合不断深化
近年来,中央及各地省、市政府将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各地都在不断探索——浙江省港口资源一体化加快发展,成立浙江省海港集团,将省内五大港口整合并入,统一运行;江苏省也作为试点地区,分步推进地市级港口资源整合,目前江苏省沿江沿海8市国有港口企业已整合并入江苏省港口集团;京津冀地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天津港与秦皇岛港、唐山港谋划更进一步的功能优化布局。此外,山东省宣布“十三五”时期不再规划沿海新港区,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等等。我国沿海区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很难找到统一的模式,在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港口资源整合将继续深化发展。
四、中国港口发展之“一带一路”篇
港口是水路交通和物流的枢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纽带。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沿海港口的发展直接相关。如今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与发展,沿海港口今后将扮演更加重要、更加关键的角色。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推动的一项重要议程。2015年3月,在国务院授权下,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界定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在具体建设上,强调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并明确提到重点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15个沿海港口建设。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港口能力建设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港口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再新增180万TEU,而铁矿石与煤炭则分别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1250万吨与1840万吨,三大货类累计增幅分别为41.8%,23.8%和33.9%,具有一定潜力。
东南、西南沿海港口岸线开发潜力大。当前,中国沿海港口岸线开发使用程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经贸发展较快的环渤海、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2014年沿海五大港口群已利用岸线占比分别为16.4%,57.6%,4.8%,16.4%和4.8%;其中东南与西南沿海岸线开发规模不足中国总量的5%,对比其可开发岸线总长,仍有一定的开发空间,未来应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有充足潜力。
南方支线转运业务多、货量增长效应明显。对比2014年沿海港口泊位数量可以发现,南方的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岸线开发规模庞大的同时,泊位数量也十分多,其单位泊位的平均长度不足百米,主要因为长江与珠江水系发达,海港码头需要设置中小型支线泊位,以便通过“水水中转”的二程运输辐射内陆。因此,未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货物增量在南方港口进行作业,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港口发挥一定的乘数效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增量不仅优先向具备区位和产业优势的地区转移,在贸易流向上更会优先向产能富裕及码头岸线效率较高的港口转移;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为宗旨的海运网络自主选择效率高、船期影响低的港口进行集聚,从表3可以看出,2014年沿海五大港口群主要运营企业百米岸线产量分别为17.7万TEU,21.2万TEU,7.9万TEU,14.4万TEU和11.5万TEU,其中海口、深圳、虎门、广州、宁波舟山、上海等港口都有望作为首选。
表3 2014年中国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相关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港口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2、中国主要港口服务“一带一路”现状
在提起港口时,习总书记常常用“重要支点”“重要枢纽”来形容港口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向纵深发展,全国沿线港口均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1)大连港:借助“一带一路”连通全球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大连港海铁联运目前已形成“4 大中心、12 个场站、31 个站点”的内陆网络布局,实现与东北腹地和欧洲各国的互联互通,是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确定的全国铁水联运六个示范港口之一。
(2)天津港:打造“一带一路”上的黄金支点
辐射东北、华北、西北及中西部等地区,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天津港,是京津冀海上门户、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天津港向东开放,已构建联通日韩密集航线航班;向南开放,构建起联通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沿海港口海上大通道,拥有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沿线国家和港口集装箱航线近50条,全球排名前3位海运联盟均已在天津港开辟规模最大的“一带一路”班轮航线,实现1.8万至2万TEU船舶周班常态化运行。
(3)青岛港:“一带一路”成果显现
“一带一路”绘就发展新蓝图,青岛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在全球广泛缔结友好港。目前,该港已经先后到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 24 个“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和地区,推介港口、拜访船公司总部、搭建平台、推进合作。2016年以来,青岛港先后与吉布提港、埃及塞得港、马来西亚巴生港、俄罗斯圣彼得堡港建立友好港关系 ;与青岛港建立友好港的海外港口现已达21家,在业务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有了更加丰富的往来。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青岛港不断加大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间的直达航线,过境班列密度、贸易量显著提升,充分发挥枢纽和桥梁作用。
(4)上海港:走出去和请进来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是基础,也是优先领域。在陆路,“中欧班列”已开行39条,到达10个国家15个城市。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施工工作全面展开。港口建设与合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带一路”给上海港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海港连续多年保持了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位置,所有的班轮公司都在上海港开设了航线,航线主要覆盖了206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直航的港口。上海港每月的国际航班数超过1400班,是世界上港口航线密度最大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从其整个分布来看,又恰恰是整个上海港航线密度最广的区域,其覆盖了亚欧航线、中东航线、非洲航线、东南亚航线。也就是说从上海始发的航线,绝大部分都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上。除了走出去,4月26日,上海港联手重庆港进军四川走进内陆,主要是为了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发挥宜宾、上海、重庆三港组合优势,实现长江上下游港航物流资源优化整合,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三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宁波舟山港: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最佳支点
宁波舟山港加大与全球航运巨头合作,加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航班开发力度,成为名副其实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大港。对比 2014 年、2016 年,宁波舟山港“一带一路”航线从74条升至82条,全年航班从3780升至4412班,全年箱量从838万TEU升至908万TEU。其中,东南亚航线从20条增至目前的28条,覆盖了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等东南亚主要国家,成为东南亚国家输往日韩、北美等地国际贸易货源的重要中转站。宁波舟山港北仑、镇海两个港区直通铁路,作业能力达45万TEU,已成为中国南方海铁联运业务量第一大港、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截至目前,全港海铁联运班列已开通11条,业务范围涵盖江西、安徽、陕西、甘肃、新疆等12个省份20余个城市,进而延伸至中亚、北亚及东欧国家。
(6)福建省港口:与沿线国家合作互动取得积极效果
沿线国家友好港口合作成果丰硕。2015年厦门港与马来西亚巴生港结为友好港。2016 年,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厦门港与海口港,发挥各自航线、货源、区位等优势,签订友好协议,共同布局东南亚航线。厦门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缝对接,开通“厦蓉欧”班列,2015年8月16日开行以来至2016年底,“厦蓉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6班次,发行2185集装箱。2006年、2015年、2017年,福州港分别与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州桑坦德港、马来西亚巴生港、马来西亚马六甲结为友好港口,有力推进了福建省港口在“一带一路”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如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中所言,紧跟“一带一路”步伐,抓紧机遇,中国港口也需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
五、中国港口未来发展之建议篇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港口要做到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即“四个一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船舶大型化趋势所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港口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后,对我国港口事业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建议:
1
为顺应我国港口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应加快调整完善我国港口布局规划,完成对港口资源的整合和区域一体化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主通道布局,建立港口间互联互通运输网络,各港口结合自身优势作出精准定位,分工明确,避免无序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提高港口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型港口。
2
沿海港口要利用区位优势,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打造“向海经济”,联动世界,建立“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带、发展高端的海洋装备和深海生物技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合作建设港口等基础设施,提供完善的远洋航运服务,带动中国的临港工业、海洋装备制造走向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内河港口要继续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将内河航运发展延伸到整个流域,实现“江海联运”、“河海联运”的多式联运新模式,带动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3
加大与全球其他港口间的互联互通,打造航运“全球网”。利用“一带一路”为我国港口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将港口视作起点和支点,由点到面,打造若干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码头运营商”,加大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繁荣海上合作,营造不但属于我们,更属于世界的航运“全球网”。
蓝图绘就,征程再启,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港口建设必将进一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何时浩 赵楠 真虹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港口研究室
联系电话:021-65853850*8033
相关链接:
>【专稿】2017年上半年中国港口生产形势回顾——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何时浩
>【专稿】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港口生产形势回顾——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何时浩 陈伟杰 赵楠
随时随地看新闻、搜资讯、查数据,了解最新、最权威的航运评论!
手机扫一扫,关注“航运评论”微信号!